太阳能电池方阵的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我国目前的光伏式发电系统中,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因此由以上分析可知,光伏发电行业与晶硅制造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光伏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带动晶硅制作行业的发展。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产能达到38.7万吨,产量约为24.6万吨,同比增长5.1%,增量主要集中于太阳能级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产量约为2.6万吨,需求量在2.5万吨左右,生产仍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多晶硅企业。多晶硅生产形成4国鼎立的局面。2013年,我国以8.4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首位,美国以5.9万吨位居第二,接下来的德国、韩国和日本产量分别为4.6万吨、4.1万吨和1.3万吨。全球多晶硅产业集中度趋高,全球前10家多晶硅企业总产能达到近27.8万吨,产量达到21.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7.7%.
2013年全球硅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球硅片产能超过57GW.其中,中国大陆约为40GW,中国台湾约为4.5GW.此外,欧洲约为4GW.全球全年产量约为39GW,同比增长8.3%.其中,中国大陆约为29.5GW,中国台湾约为4GW.此外,韩国约为1.6GW、欧洲约为1.2GW.从发展区域看,全球硅片产量逐渐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地区硅片产能达到52GW,约占全球的91%,产量约为37.7GW,约占全球的97%.从生产企业看,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前10家硅片企业产能达到26GW,产量达到23.1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60%,产业集中度继续上升。
2013年全球电池片生产规模保持增长势头,产能超过63GW(不含薄膜电池),产量达到40.3GW.与2012年相比,增长7.5%,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比例约为3∶1.太阳能电池呈逐年增长发展态势,但近几年发展趋于平缓。从发展区域看,中国大陆以25.1GW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3%.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晶硅电池片产量同比增长55%,达到8.5GW,位居全球第二。从生产企业看,全球主要10家企业电池片产能达到20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3.3%,产量约达到16.3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7%,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3年全球产能达到65GW以上,产量达到41.4GW,同比增长11.3%.从区域看,中国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最大生产国,产量达到27.4GW,主要是晶体硅电池;欧洲以3.8GW的产量位居第二;日本以约3.5GW的产量位居第三。从产业集中度看,全球组件产量最大的10家组件企业产量16.3GW,占总产量的41.6%,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前10位企业的产量均超过1.1GW.在前10大企业中,中国占据6席,美国占据2席。从全球出货量看,前10大企业出货量达到18.1GW,比产量约高1.9GW,出货量最大的为中国英利,达到3.23GW,其次为常州天合,出货量达到2.5GW.在前10家企业中,中国占据6席,日本占据2席,美国和韩国各占1席。
2013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约3660MW,同比增长3.7%,占全球光伏组件总产量的9%,继续小幅下滑。从企业看,全球薄膜电池产量主要集中在以CdTe电池为代表的FirstSolar,以CIGS电池为代表的SolarFrontier,以及以硅基薄膜为代表的汉能控股公司中。2013年,3家公司产量占全球薄膜电池产量的69.2%.从产品类型看,硅基薄膜电池500MW,CIGS约1500MW,CdTe约1660MW.从区域分布看,中国大陆薄膜电池产量约260MW,同比下降35%,日本薄膜电池出货量为1011.7MW,同比增长172.7%.
由于2012年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光伏设备行业销售收入继续下滑至17.5亿美元,同比减少51.4%,新增订单也创纪录地少于10亿美元。随着全球光伏市场恢复增长,光伏生产线自动化和填平补齐,以及部分企业扩大产能,将推动设备供应商收入出现强劲反弹。Solarbuzz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太阳能光伏厂商的设备支出将于2015年开始进入新的上升阶段。到2017年,光伏设备支出甚至有可能达到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