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两年储能行业驶入“快车道”,储能吸引了大量资本“疯狂”涌入。今年以来,融科储能、钠创新能源、纬景储能、电管家、乐驾能源、精控能源、星源博锐、云储新能源等储能企业融资金额均超亿元。受访的业内人士纷纷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看好储能极大的增长空间,“储能行业前景光明”“储能是个朝气蓬勃的产业”“储能行业投资正当时”“暂时还没有投资储能,但是我们考察了不少标的。”“我们非常关注储能行业发展,储能是我们未来投资的方向之一。”
●十万亿级市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储能行业投融资就有48起。4月17日,融科储能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3月20日,星源博瑞A轮融资数亿源、大锌能源pre-A轮融资数千万元、华锦新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3月28日,精控能源完成C轮数亿元融资;3月18日,纬景储能宣布完成超6亿元A轮融资……按照《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的预计,保守场景下,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行业的高速增长吸引众多资本。《2023中国储能产业创新力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12月储能行业共计发生319件投融资事件,公开投融资规模达11664.81亿元,涉及储能材料(含锂电池材料)、储能电池(细分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长时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液流电池、储热、氢能)、储能系统集成、BMS、PCS、EMS、储能温控、储能安全、电池回收、储能技术服务等类型。资本一致看好储能市场空间和后续执行政策。“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安全排在首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对储能需求特别大,加之现在储能越来越市场化,也有很多激励政策和机制,所以坚定看好储能领域。”一位国资背景PE高层管理者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ADI是专注于电池管理和储能前沿技术研发的全球领先半导体公司,该公司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在宏观政策、地方举措和产业建设等利好因素助推下,储能领域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发展明显提速。储能领域投资热潮反映了该领域的广阔前景。”“从前些年光伏、锂电的发展来看,中途虽然都有阶段性调整,但国家鼓励支持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长远且持续的新能源战略,而不是阶段性产物。”险峰长青新能源投资人骆潇濛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横跨40年的伟大战略规划,要在40年中走完西方百年的能源转型道路,其中涉及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探索。谈及近两年VE/PE扎堆投资储能行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储能作为成长速度最快且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的赛道,自然会吸引各类资本投融资。长时储能受到重点关注,去年各类长时储能项目投融资事件共41件,投资额高达1376亿元。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电池规划产能达1015GWh,投资规模达4028亿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与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举的中国储能产业正赶上时代红利,叠加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技术红利,加之国际能源转型和危机的影响,我国储能行业将继续蓬勃成长。”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储能业务部总监楚攀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也表示:“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是确定趋势,新能源配储成为电力系统的必选项。储能行业成为少有的拥有确定性未来的行业,且未来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据初步估算,储能市场是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
●健康发展需风投支持
资本过度投资储能赛道,是否会出现暴雷?刘勇对记者直言,风投投资储能赛道,难免会有投机因素,一方面可以促进储能产业技术、人才、资本集聚,更好地打造我国储能产业生态圈和独角兽企业;另一方面,过热的投资必然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出现政策风险和下游需求拉动不足时,库存会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低价竞争出现,市场秩序也会出现混乱,甚至影响储能项目安全性。“资金‘一窝蜂’来到储能赛道,的确带来部分储能标的过热,估值过高。”楚攀认为,但一体两面,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储能赛道,才形成目前储能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多个储能技术同台竞技,多个技术路线互相印证对比,真正优秀的技术路线、技术公司更加凸显,从某种程度来说,目前的局面反而降低了错投的概率。
“近两年,VE/PE扎堆投资主要是储能行业进入产业化阶段,以及储能领域的早期投资者已经取得较好收益的示范效应。”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储能赛道有非常多的技术创新点,需要大量风险资金投资支持;储能行业也会遵循发展、出清、再发展的过程,内功不强的风投必然会踩雷。“建议风投从业者,深入行业和产业,关注真正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内容的标的企业,选择适合基金资金诉求的标的。”
上述国资背景PE高层管理者对记者直言:“我们对储能细分赛道都有关注,没有投资储能集成等有点可惜,但现在看储能还是有很多发展机遇的。储能发展到现在,安全和经济性问题引发产业链各个条块的探索研究,涌现出各种新型特性的储能技术。未来投标的话,我们会倾向于储能上游,更关注储能技术创新,谁掌握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要考虑国家安全
对热衷投资储能的资本,楚攀建议:“一是要尊重专业,在投资领域不仅要与创始人多沟通,也要多与技术专家沟通,兼听则明;二是要尊重逻辑,储能市场是一个长期市场,不是短期暴利市场,储能与互联网投资逻辑不同,与AI的投资逻辑也不同。储能市场表面是能源市场、电力市场,本质上事关国家安全。投资储能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国家战略,更要考虑地缘政治,储能投资是一个综合性、复杂度都很高的系统工程,对投资人综合素养要求很高,不经过长期积累很难投出好项目。”在刘勇看来,投资储能行业,需要仔细考察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研发管理团队,甚至要考察企业出海能力,还要进一步考察企业在开展碳足迹方面的履行能力,是否达到国际竞争规则的门槛所需,此外还要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性。蔡振宇坦言,安全是储能产业规模发展的基石。在目前建设的新型储能项目中,80%以上都是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但受制于锂离子电池的特质,可能由失效或热失控引起火灾、爆炸,进而触发整个储能系统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为此,大规模推进锂电池电网储能技术,对高性能、稳定性、安全性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推进高效安全的储能系统和电池管理方案落地,企业将发挥重要作用。据蔡振宇介绍,ADI将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核心战略,不断加大本地化产品开发和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与已经走在国际市场前列的本地客户紧密合作,深度了解产业需求和痛点,通过高性能模拟技术帮助他们通过持续创新和差异化优势来强化方案的完整性与易用性。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之一,在政策引领下,储能行业逐步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蔡振宇表示,“为了应对未来储能设施面临的挑战,功率变换系统和储能系统是关键。这些系统中还有更多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包括从电流计量到故障保护器件,从气体检测到功能安全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