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通过规划引领、技术支持、优惠政策以及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和统一的并网标准,有效推动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电量在各国能源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其中欧盟国家平均比重已达到10%左右、美国约为4.1%、日本约为13.4%。
美国发展现状:分布式能源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的目的是通过用户端的发电装置,保障电力安全,利用应急发电机并网供电,以保持电网安全的多元化。经过发展,分布式能源已作为美国政府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
2011年,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美国2011能源展望》指出:到2035年,将天然气热电联产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日本发展现状:在日本,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由于缺乏能源资源,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1985年日本专门成立总能(分布能源一体化)系统研究协会(现改名日本总能中心)来促进这一新技术的发展。
到2008年有多达7800个总能系统投入运行,在2010年分布式能源供能系统达到1000万kW左右。此外,日本能源贸易工业部已于2010年发布长期能源规划,强调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系统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将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比重提高到15%以上。
通过经济产业省、环境省、地方自治团体等,重点针对热电联产系统,对设备投资和燃料费用进行补贴(33%~65%不等)。
欧洲发展现状:在欧洲,德国、荷兰等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均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各国政府都在免税、补贴以及电力发展指南方面开展研究,纷纷出台刺激热电联产热负荷增长的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同时,欧洲要求各成员国在电网系统和税率上支持分布式能源,尽可能为高效小型分布式机组并网提供方便,并批准了强制购买热电联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
欧洲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但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紧密结合,各国分别出台政策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如法国对热电联产投资给予15%的政策补贴;英国同样也通过能源效率最佳方案计划来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制定了分布式能源项目申报及质量控制标准,将节能与环保性能综合为一个总体质量指标,只有经过评估高于这个指标的项目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开始起步,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发展较快,以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北京市燃气集团监控中心天然气三联产系统等项目为典型代表,目前总装机容量较小,在全国年发电量中的比重也相对较小。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发展迅猛。发达国家政府通过规划引领、技术支持、优惠政策以及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和统一的并网标准,有效地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比不断提高,其中欧盟分布式能源占比约达10%。
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安装地点为医院、宾馆、写字楼和大学城等,由于技术、标准、利益、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主要采用“不并网”或“并网不上网”的方式运行。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分布式能源是最能体现节能、减排、安全、灵活等多重优点的能源发展方式,且"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因此,国内优秀的分布式能源行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公司发展环境和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中国人口众多,自身资源有限,按照能源利用方式,依靠自己的能源是绝对不可能支撑13亿人的“全面小康”,使用国际能源不仅存在着能源安全的严重制约,而且也使世界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中国必须立足于现有能源资源,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范围,而分布式能源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
分布式能源是缓解我国严重缺电局面、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它是能源战略安全、电力安全以及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需要,可缓解环境、电网调峰的压力,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04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丹麦和瑞典、意大利等国的相继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深刻说明传统能源供应形式存在着严重的技术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继续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必须加快信息时代的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分布式能源是该体系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必将有效应对分布式能源频繁和不稳定的电压负荷,解决分布式能源并网技术难题。此外,我国已经有多家分布式能源专业化服务公司,大部分已建项目运行良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