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供配电系统设计的配电设备不合理。在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部分工程项目为了节约资金,赚取更大化的利润,存在使用落后的机电设备的情况,由于使用的供电设备落后,存在严重的线损问题,而且电容量也不足,投入使用后必然会导致安全隐患增加。特别是一些距离相对较远的地方的正常供电得不到保障。甚至还存在供电区域内没有设计完备的智能开关的问题,这必然的造成电量使用率下降,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变压器长期负载率问题。在针对工厂变压器进行设计时,对变压器长期负载率具有较高的要求,具体设计时宜提按照国家规范不高于85%即可,一旦长期负载率设计过低,会造成变压器容量增大,会导致用户的基本电费增加,增加用电用户的用电成本。对于厂区采用多期建设的情况,宜在后期厂房内单独设计变电所,也可以在变电所内有大量预留的工艺设备情况下,设计时预留变压器位置,在预留的工艺设备投产时再增加变压器,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配电设备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供配电能力不符合要求。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用电负荷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供配电线路与断路器等相关设施要与用电负荷的增长保持一致,以此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但在实际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往往会对用电负荷的增长速度预估不准确,这就导致供配电线路与断路器等相关设施与用电负荷的增长速度不符,这必然会造成供配电整体能力下降,无法保证电能的稳定供应。
4、电缆及导体截面的选择不合理。电缆和导体截面是供配电设计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科学选择电缆和导体截面,可以保障供配电系统能够承受较大的用电负荷。但在实际设计时,虽然根据负荷计算出电流的相关要求,并以此来选择电缆及导体截面,但对于一些通电设备末端电压和供电距离等因素缺乏考虑,这就导致供配电欠缺合理性。
电力供配电系统优化改善措施
1、严格按照标准配置供配电系统的配电设备。根据标准的负荷配置系数来选择安装的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选择配电变压器容器时不宜过大,需要合理控制供电半径。在具体设计开始之前,需要针对用电范围的大小和地理位置进行详细调查,针对用电负荷进行准确统计,明确用电负荷的类别。制定整体供电方案,并基于不同情况来对分期开发的区域与规模进行合理划分,确保配电设备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配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对于房外建筑,宜采用全绝缘和全封闭配电设备,避免出现故障隐患。
2、电力负荷计算。电力负荷通常情况下包括空调、动力及电气照明等,这其中空调负荷较大,而且多设置在首层或是下部,这就需要根据供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来确定电房的位置。在具体计算电力负荷时,一般会采用单位容量法和负荷密度法来计算负荷容量,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供配电设计能够有效的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荷载需求。
3、电气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1)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在设计高压配电系统时,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放射式系统,以此来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和实现灵活控制。部分大型电气项目,由于存在变压器分散设置的情况,高压配电网络也可以采用环网结构。在具体设计时,需要确定配电电压与配电网络结构,计算配电干线负荷,做好开关设备选择及短路校验工作,进行二次回路方案的拟定,并实施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科学选择高压电缆截面和形式,确定配电干线路径与敷设方式。(2)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在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需要对低压配电方式与配电网络的结构进行确定,即要明确竖直配电干线和水平配电干线的个数、位置和走向。计算分干线与干线的负荷,做好开关设备及导线、电缆、封闭式母线的截面与形式的选择。科学选择保护装置,通过保护整定计算并保证期级间的选择性配合,防范出现穿越式跳闸问题。明确线路敷设方式,设计电气竖井与配电小间。计算低压无功补偿容量,选择补偿方式与调节方式,合理进行功率因数补偿。采用集中补偿方式进行无功补偿。根据实际需求来配置电气测量与电能计量装置。设计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系统。具体设计时,在保证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还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损耗,保证配电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4、供电线路安全设计。在具体供配电线路布置时,宜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一些特殊位置对用电线路的需求,而且供配电线路布置与设计还要与规定要求相符。为了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设计时要根据实际建筑布局来采取有效的电力线路保护措施,可以借助于建筑管井来布设供配电线路,布设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避免结构内锋利物体或是拐角与线路之间发生接触。在实际布设供电线路时,还需要避免线路接触到腐蚀和潮湿的环境,保证线路的绝缘性能。供电线路安全设计时,还应选择自动控制或是自动切换装置,一旦供电线路出现故障,则会自动切断电源,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另外,在实际供配电线路设计时,一般情况下会采用10kv的高压线路,并采用单母线运行方式。这样在实际系统运行时,一旦某一条单母线发生故障,则可以能冠军其他单母线来取代,以此来保证供电线路的稳定运行。而低压供配电线路设计时,宜根据要求设置一段应急母线,这样可以避免正常母线故障无法运行情况发生,有效的提高供配电系统运行的效率。
综上电力优化主要改善措施重点如下:
(1) 改善用电功率因数,使无功就地平衡。
(2) 合理选择供电半径.
(3) 合理选择供电系统线路的导线截面。
(4) 合理配置变、配电设备,防止其过负荷运行。
(5) 适当选用调压措施,如串联补偿、变压器加装有载调压装置、安装同期调相机或静电电容器等。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负荷等级,合理配置电力设备,优化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燕做好供电线路安全设计,以此来提高供配电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
总之,无功电能的余、缺状况是影响供电电压偏差的重要因素,建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动态监测电网电能质量水平,进而针对严重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干扰性负荷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提高了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也是利用现代测量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与通讯技术,在经济合理的成本下实现对用户端包括电源进线到终端用电设备在内的全部配电用电系统设施的管理控制,可以大幅提高配电用电系统与设施的运行与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