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观众感受汉字文化之美。“书风(第五回)·图像学意义上的隶书研究展”正在武汉美术馆展出,将持续至2024年3月19日。
开通褒斜道刻石,拓片,251cm×122cm,汉代。
据介绍,“书风”系列展览是武汉美术馆2016年创办以来持续推出的,以关注当代书法创作的多元化价值,呈现书法创作的最新成果和多元样态为己任的展览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先后提出了“身份、主题和多元化:当代书家的身份问题”“开放的传统:书法传统的内涵和范围”“日常书写:书写与生活的关系”“意与古会:书法创作中的古意与自我”四个展览主题,先后邀请了40位优秀的当代中青年书家参展。
史惟则书《大智禅师碑》,纸本拓片,198cm×108cm,唐代。
隶书是一门有着2000余年发展史的古老书体。兴起于先秦,成熟于汉代,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有过高峰也有低谷,发展至今,依然是当代书家津津乐道和喜欢书写的字体之一。“书风(第五回)·图像学意义上的隶书研究展”在延续以往“书风”系列展览学术先行的基础上,首次以隶书为研究对象和考察内容,展开一部关于书体的图像学研究。本次展览以图像的方式呈现隶书从萌发到成熟、发展的内在变化。展览以时间顺序,以四大板块的内容,70余件组隶书作品和实物,勾画出一部跨越汉唐明清至今,2000余年的关于隶书的丰厚图卷。
邓石如,隶书凡人语及横批,纸本,46.5cm×130cm,清代。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表示,武汉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就把书法作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先后举办过徐松安、唐醉石、徐本一等影响全国的湖北书家个展,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书风(第五回)·图像学意义上的隶书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对隶书进行梳理和研究、展现,观众可以从书写材料到书写载体的变化,隶书在社会层面上的广泛应用等多角度发现时代跟审美的诸多关系。
编辑: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