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位于江岸区岳飞街1号、建于1937年前的一栋百年法式老建筑,“惟楚荟”创新平台在此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中建三局副总经理侯玉杰、航天三江副总经理武春风等院士专家们齐聚现场。这栋面积900平方米的优秀文保建筑,成为江岸区与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共同打造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地。
“惟楚荟”创新平台揭牌活动现场。
武创院是武汉重点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自2022年4月启动运行以来,已成立专业研究所22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8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家,其中3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培育计划。
“依托‘惟楚荟’创新平台,我们将整合资源、构建创新朋友圈,以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多重资源的无缝对接,为江岸区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动能。”武创院院长李锡玲说,未来,武创院将与江岸区聚焦数字建造、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环保、数字文娱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交流,为江岸区乃至武汉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把最好的空间留给创新、创业、创造。岳飞街1号属于江岸历史风貌区核心区,我们相信能够通过该平台的落地,带动周边,辐射周边,赋能江岸科技创新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江岸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说。
当天,3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同时落户江岸,分别为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创新中心、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研究所。据介绍,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由江岸区、武创院联合中建三局组建,选址良友红坊产业园,专注于智慧建筑领域数智化转型;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研究所由江岸区、武创院与航天三江共同打造,以光量子技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为重点方向,推动光量子技术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智能传感创新中心则由江岸区与武创院打造,以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为空间载体,聚焦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围绕各行业智能传感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江岸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约的3个平台项目将推动江岸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科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未来,“惟楚荟”创新平台将签约更多项目,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