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桩输出电能不再恒定不变,而是可根据电网负荷情况灵活调整,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获悉,该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桩柔性调控方面取得突破,在湖北全省范围内,首次通过现有计量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交、直流充电桩的柔性调控。
6月19日,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负荷管理指挥大厅,记者看到,显示大屏上,多个已实现柔性调控功能的充电桩实时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在分析充电桩充电量曲线图,监控充电设施每日充电量的变化。
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充电站,工作人员介绍,站内17座充电桩经改造实现了柔性调控功能。
“柔性调控,就是要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对充电桩输出功率实时灵活调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副主任柳婷婷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每日0时至6时、12时至14时为低谷时段,此时用电电价较低,也是众多新能源车设置自动充电的首选时间段。因此,0时、12时正点及随后的几十秒钟内,电网负荷往往出现瞬时飙升,对电网的稳定性形成威胁。柔性调控技术可以秒级调控充电设备启动时间、适当降低充电最大功率,以平缓瞬时用电高峰。“如同为电网请了一位智能管家,为电网削峰填谷、安全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目前市场上新型充电桩多已具备柔性调控功能,但分布于城市内已经安装的充电桩却大多无法实现这一功能,亟须改造。
已建充电桩如何实现柔性调控?记者来到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充电站,工作人员介绍,站内17座充电桩经改造实现了柔性调控功能。打开充电桩机箱盖,只见新安装的一个巴掌大的白色盒子,串接原有电气设备。这便是改造的核心部件——导轨表,它如同一个小型电表,实时进行充电负荷控制。
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负荷管理指挥大厅,多个已实现柔性调控功能的充电桩实时数据可随时监控
“相当于我们要为原有的充电设备加装‘翻译机’,顺畅上传数据和下达指令,让充电桩聪明起来”,参与此项技术研发的技术人员王晓涵介绍,今年4月,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组建专业技术小组,投入电动汽车充电桩柔性调控的技术攻关。
如何在不停电的条件下完成改造,是技术小组面临的最大“瓶颈”。历经近2个月的多轮次的测试验证,专业小组找到了解决方案——采用罗氏线圈,结合载波技术,解决交流桩协议不匹配、通信链路不畅通等技术难题,确保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能实时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
据悉,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在市内19部充电设备上完成柔性调控改造试点,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推进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推动电能高效利用、电网安全稳定。
编辑: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