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基于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一、技术名称:基于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二、技术类别:减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农业 农业种植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化肥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支撑, 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但长期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会导致耕地土壤板 结、地力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品质降低以及农业面源污染 等系列问题。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精准施肥已成为 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 减量增效技术是一种生产土壤改良产品的技术,它采用好氧发酵、炭 化、交联技术制备而成的炭吸附聚谷氨酸,既可增加聚谷氨酸的稳定 性,又能增强吸附和缓释能力,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 同时,该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经过大田 施用验证,在每亩化肥减量 20%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增产率可达 8%~13%。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新疆、黑龙江、吉林等省(区)多个区 域推广应用,施用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累计种植面积2600 万亩,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良好。
五、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该技术以谷氨酸钠为主要原料,采用好氧生物发酵工艺制备出聚谷氨酸。通过炭化工艺使聚谷氨酸吸附在活性炭表面,同时进行交联,形成炭吸附聚谷氨酸。炭吸附聚谷氨酸具有保水、保肥性,可吸附化肥中的养分离子,起到缓释作用,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 量,同时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2.关键技术
(1)炭吸附聚谷氨酸发酵工艺及设备技术
将原料投入发酵反应 器中,在供氧系统、冷热水循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联合作用下,原料经 灭菌、接种、发酵、通氧、发酵等过程生成聚谷氨酸。
(2)炭化和交联技术
通过创新的炭化工艺,将活性炭以适当比 例加入到发酵液中,在适合温度下搅拌混合,使聚谷氨酸吸附在活性 炭表面,形成炭吸附聚谷氨酸。
3.工艺流程
图1 炭吸附聚谷氨酸制备工艺流程图
六、主要技术指标
1.聚谷氨酸浓度:≥10g/L;
2.有机质含量:≥80g/L;
3.pH:4.0~6.0;
4.水不溶物:≤10g/L。
七、技术鉴定及获奖情况
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 项。2016 年,该技术产品通过中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2017 年 11 月,聚谷氨酸有 机水溶肥料荣获农业部首家肥料正式登记证;2018 年被河南省科技厅 列入《河南省节能低碳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19 年 12 月, 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八、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西华县为农供销联合合作社、巴里坤自治县良种场等
典型案例 1
案例名称:河南西华县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建设规模:耕地面积 5800 亩。建设条件:由于施用化肥过量,造 成土壤板结、碱化,有机质下降,种植成本高。主要建设内容:通过科 普讲座,在当地施肥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每亩减少 化肥施用量 7 公斤。主要产品: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项目总 投资 17.4 万元,建设期 8 个月。年碳减排量 230tCO2,碳减排成本为750~770 元/tCO2,经济效益 47.12 万元。
典型案例 2
案例名称:新疆巴里坤县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建设规模:种植面积 6000 亩。建设条件:新疆巴里坤县是哈密市 的小麦主产区,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板结。主要建设内容:在当地施肥习 惯的基础上,通过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 6 公斤。 主要产品: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项目总投资 18 万元,建设期8 个月。年碳减排量 205tCO2,碳减排成本为 870~890 元/tCO2,经济效益 47.7 万元。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预计未来 5 年,该技术可推广应用 5000 万亩,技术预期推广比例将达到 3%,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可实现年碳减排能力为 190 万 tCO2。
由武汉节能协会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