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基于真空管换热储能式热泵供热技术
一、技术名称:基于真空管换热储能式热泵供热技术
二、技术类别:零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可再生能源 建筑供热领域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散煤治理取得良好的进展, 但高寒偏远地区冬季取暖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我国北方中小城 镇建筑体形系数大、建筑密度低、太阳能资源较好,但传统的太阳能集 热器是以水为换热介质,存在低温环境容易冻裂、泄露、锈蚀等问题,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热问题。基于真空管换热储能式热泵供热技术是 一种将太阳能、储能和热泵融为一体新型供热技术,既解决了寒冷地 区热泵供热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太阳能利用的周期性问题,可为北方 地区分散供热提供一套经济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该技术产品 已经在四川、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多个清洁供暖项目上推广应用,应 用建筑类型包括边防哨所、站房、民用住宅、综合性办公楼以及农业大 棚温室等,累计供暖面积超过 1000 万 m2。
五、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该技术集相变蓄能技术、空气式太阳能集热技术和热泵技术于一体。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热,并通过其内置的高效蓄能核芯直 接原位贮存,可以在晚间利用白天积蓄的热量;蓄能核芯作为热源经 空气与热泵机组实现换热,由于冷/热源温差变小,能大幅提高热泵供热系数。当太阳能不足时,热泵主机引入室外空气,开启双级复叠增功功能,确保不同工况高效供暖。同时,该技术产品可在夏季作为空调进 行制冷,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经济性。
2.关键技术
(1)真空集热管尾部通风设计技术
采用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尾部 通风设计,实现集热管双向导通;以相变蓄热材料代替“水”贮存热量, 可直接用于加热空气介质。
(2)高效储热材料设计技术
研发并采用了高蓄能密度、高热传 导性、无毒无害环保型的相变蓄热材料,贮能密度为 410MJ/m3,是水 蓄热能力的 5 倍以上。
(3)双级复叠机增功技术
热泵主机采用双级复叠机增功技术, 可实现太阳能和热泵机组联合双驱供暖,零下 35℃仍可实现较高制热 系数。
3.工艺流程
六、主要技术指标
1.热泵机组设计出水温度最高 60℃,名义工况 COP 大于 3;
2.真空管镀膜采用干涉膜工艺,吸收率大于 90%,散射率低于 6%;
3.空晒温度≥280℃、最低运行温度-40℃;
4.真空管真空度<5.0×10-3Pa。
七、技术鉴定及获奖情况
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外观专利1 项,国际 PCT 发明专利 1 项。参与编制“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 国家标准 1 项,参与编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标准 1 项。2019 年, 该技术获得由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性能检验报告。
八、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拉布寺、内蒙古通辽科左中旗花 胡硕加油站等
典型案例 1
案例名称: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拉布寺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工程 建 设 规 模 :该项目包 含活佛住所和两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5525.2m2。建设条件:最低温度大于-35℃。主要建设内容:将原有电 锅炉替换为太阳能热泵系统。主要设备:太阳能集热器 28 台,热泵 7 台。项目总投资 60 万元,建设期为 3 个月。年碳减排量 680tCO2,碳 减排成本为 60~80 元/tCO2。年经济效益 15 万元,投资回收期约 4 年。
典型案例 2
案例名称:内蒙古通辽科左中旗花胡硕加油站太阳能采暖系统工程项目
建设规模:该项目为单层建筑,钢混结构,总建筑面积为 260.1 m2, 总供暖面积为 231.2 m2。建设条件:最低温度大于-35℃。主要建设内 容:将原有电锅炉替换为太阳能热泵系统。主要设备:太阳能集热器12 台,热泵 1 台。项目总投资 12.7 万元,建设期为 1 个月。年碳减排 量 26tCO2,碳减排成本为 320~340 元/tCO2。年经济效益 4 万元,投资 回收期约 3 年。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预计未来 5 年,该技术预期推广比例将达到 10%,项目总投资 12亿元,可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约 80 万 tCO2。
由武汉节能协会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