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技术
一、技术名称: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技术
二、技术类别:减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电力、化工、冶金、建筑等行业分布式能源利用领域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分布式能源技术对能源进行综合梯级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同时也 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发 展还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近10年来,已建成北京燃气大厦、北京会议中心、浦东国际 机场、广东宏达工业园等各类分布式能源项目59项,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6万kW。2012 年确立国家示范项目4个,共4万kW。我国计划到2015年建成1000个分布式能源项目,10 个典型性示范区域。
五、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利用200℃以上的太阳能集热,将天然气、液体燃料等分解、重整为合成气,燃料热值得到增加,实现了太阳能向燃料化学能的转化和储存。通过燃料与中低温太阳能热 化学互补技术,可大幅度减小燃料燃烧过程的可用能损失,同时提高太阳能的转化利用 效率,实现系统节能20%以上。
2.关键技术
(1)太阳能热化学发电技术
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燃料转换技术、富氢燃料发电技术、吸收式热泵技术等;
(2)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包括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技术和全工况优化控制技术等。
3.工艺流程
(1)燃料先经过加压和预热后,进入太阳能吸收/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催化剂, 燃料流经吸收/反应器内催化床层发生吸热的分解/重整反应,生成二次燃料气,所需反 应热由太阳能直接提供;
(2)经过吸收/反应器充分反应后的二次燃料气经过冷凝器冷却,未反应的燃料与产物气体分离;
(3)产生的二次燃料气经过加压后,进入储气罐;作为燃料进入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
(4)来自储气罐的燃料驱动富氢燃料内燃发动机发电,烟气和缸套水余热联合驱 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通过换热器回收系统的低品位余热,生产采暖和生活热水。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六、主要技术指标
1.发电功率可达百 MW 级;
2.一次能源利用率 80%~89%,太阳能所占份额 15%~20%,太阳能热发电效率 20% 以上(常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效率<15%)。
七、技术鉴定情况
该技术于 2012 年通过国家 863 项目技术验收,示范项目运行结果经过第三方检测, 并通过了华电电科院的实际检测,相关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
八、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广东宏达工业园等。
典型案例
案例名称:广东宏达工业园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
建设规模:建设工业园区MW级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为工业园区建筑面积 18580m2 的厂房、宿舍和办公区提供全面能源服务。建设条件:为太阳能资源充沛、有稳定的电、 冷和热需求的用户,具备电力并网和燃料接入条件。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园区分布式冷 热电联供项目,包括系统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单元调试、系统联调、性能考核试验等。 主要设备为燃气内燃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等。项目总投资 1200 万元,建设期 1 年。 年减排量 1330tCO2,年经济效益 400 万元,投资回收期 3 年。减排成本为 800~1000 元/tCO2。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具有燃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 排放低的优势,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将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实质性贡 献。预计未来五年,在分布式能源利用领域的推广比例可达5%,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为70万tCO2 。
由武汉节能协会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