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厂区内的景色如花园一般,让人倍感舒适。
“最强大脑”保障水电热生产智能清洁
今年26岁的李振华是临桂四塘人,2015年以前,他在沈阳工程学院学习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前,他原本打算去广东等能源企业发达的地区工作,但临近毕业季他却了解到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临桂即将开工建设,他就试着投了一份简历。之后就是面试、笔试、辗转各地参加培训,到了年底,李振华跟着同期进入公司的人员一起到了秧塘工业园区内正在建设中的公司。而两年后,这里逐渐变成了整齐有序、运行稳定的厂房。
当下,项目即将投产,包括李振华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非常忙碌。在李振华的带领下,记者先是来到集中控制室内,身为运维部技术人员的他主要负责在集中控制室内对机组的启停和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监视。在控制室忙碌了一阵子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拿起扳钩去了主厂房。一进主厂房,记者马上就被眼前到处耸立的、形态各异的大型机组设备和随之而来的轰鸣声所震撼。李振华一边介绍,一边用扳钩对各个重要管路的阀门进行检查操作。
“这是全世界第一台6F.01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装机21万千瓦,最大供热量190吨/小时,相当于整个主厂房的大脑。”作为“技术控”的李振华表示,传统燃煤电厂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0%至50%,较先进的热电联产电厂为60%左右,而由6F.01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这个“最强大脑”组成的机组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81.15%。
除了节能,这套机组在减排方面同样优势明显。和同等规模传统燃煤电厂相比,减少粉尘排放约8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设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27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560吨;机组还采用了降噪墙、隔音门窗等降噪措施,大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影响;采用桂林市临桂西城污水处理尾水作为 生 产 用 水 , 每 年 减 少 工 业 废 水(COD)排放197吨。
李振华告诉记者,和传统的燃煤电厂相比,他们的机组还拥有快速起停的智能特性,可有效降低天然气以及电力调峰压力,对天然气和电力具有双重“削峰填谷”作用。同时,基本具备作为黑启动(无电网倒送电启动)电源条件,可保障当地用电安全,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时有效防止电网瘫痪,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
“如果说以前的煤炉发电机是运行速度慢且容易出现故障的老人机,那么新的机组就是多核的智能机,不仅流畅稳定,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供能节奏。”李振华说。
2017年4月28日,一号燃机首次点火并在之后首次并网,紧接着,二号、三号燃机也陆续点火并实现并网。目前,三套机组均已完成整套启动试运行及并网相关试验,正在通过“72 24”小时满负荷试运行。11月25日,一号机组完成96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整个项目将于12月中旬整体投入商业运行。
投产以后,项目将以城市水为补给水源,严格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通过热、电、冷三联供,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资源、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它将为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的当地优势产业企业提供清洁高效的热负荷;可为华为、浪潮等新兴产业企业集中供给冷热负荷;可为周边桂林市政府、医院、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星级酒店等商业建筑与公用建筑提供冷暖负荷;并可为周边居民提供冬暖夏凉的空调负荷,使当地居民畅享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新生活。
临桂区居民王晓彤:我在临桂已经住了两年多,也一直关注着华能项目的进展。听说项目投产以后不仅可以供电,还可以供热和供冷,是不是意味着临桂区以后除了可以享用清洁能源带来的电能外,还可以率先实现集中供暖和供冷了?期待项目尽快落成。
临桂区居民孙先生:和传统发电模式相比,新能源的优势显而易见,清洁、稳定,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临桂的工厂很多,以前到了夏天用电高峰期,还会遇到停电的情况。相信华能项目投产以后,我们住在临桂的人可以过上冬暖夏凉无负担的新能源生活。
大学生王轩:我是临桂人,现在读大二,大学学的就是热能,当初选这个专业时就觉得以后肯定得去外地工作了,但看到桂林这几年对新能源的重视后还是觉得很有希望回家乡工作的。特别是华能这个项目马上要投产,需要的专业人才可能会更多,如果能在家乡做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肯定非常完美。希望项目能早点投产,让我们这些“工科男”能尽快回家乡效力!
临桂镇村民姚先生:我从小到大都在临桂生活,现在临桂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工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环境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好了。现在我知道市领导很重视环保问题,华能这个新能源项目的引进就是要用清洁新能源代替传统粗放的燃煤产能方式,既能确保经济持续向前发展,还能把山清水秀的好环境还给群众。村民们都希望华能新能源项目能尽快投产。